本馆动态

党史人物(李银德辑)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3-19
  • 浏览次数:2396

陈延年

陈延年(1898年—1927年7月4日),又名遐延,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(今属安庆市)人。革命烈士。陈独秀长子。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,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。1915年入上海法语补习学校、震旦大学学习。1919年1月与黄凌霜等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,创办《进化》杂志。1922年6月,与赵世炎、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——中国少年共产党,并担任宣传部长。同年秋,加入法国共产党。不久,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书记。1927年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,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,不久,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。1927年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,7月4日英勇就义。2009年9月,陈延年被中央宣传部、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


陈乔年

陈乔年(1902年—1928年6月6日),安徽怀宁人,陈独秀次子,1915年入上海法语补习学校学习,两年后进入震旦大学学习。1919年底赴法勤工俭学,1922年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,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是中共旅欧支部领导成员之一。1923年4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。1924年回国,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部长、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。1926年3月18日北方区委组织一万多名群众,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。在陈乔年等北方区委领导人的带领下,游行示威群众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行进,陈乔年被敌人刺刀刺伤胸口,在这种情况下,仍然组织群众进行撤离。1927年陈乔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。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;6月起任中共顺直省委委员、中共中央代秘书长。大革命失败后,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,陈乔年出席会议,并对其父亲陈独秀在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。会后,被党中央调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;同年秋,又被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。他秘密深入工厂、机关和学校,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,重新聚集革命力量。1928年2月16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遭到破坏,陈乔年被捕。1928年6月6日英勇就义,年仅26岁。


吴振鹏 (雨花台革命烈士)

吴振鹏(1906年-1933年),安徽怀宁人。1906年出生于大龙山镇,1921年在安庆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。1926年,吴振鹏转为中共正式党员,先后担任团中央委员兼学运部长、宣传部长、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委员兼总行委青年秘书处书记,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成员等重要职务。1933年,因叛徒出卖,吴振鹏被捕,在南京壮烈牺牲,年仅27岁。 

1922年秋,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,次年秋,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。在校期间,他办夜校,组织文学团体“曦社”。1925年,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参与柯庆施等组织的后援会工作。吴组织的“一师”队伍成为运动的中坚,许多青年参加了团组织,同年秋,共青团支部在“一师”成立,吴为负责人之一。由于长期艰苦的地下工作,吴振鹏积劳成疾,患了严重的肺结核而得不到休养与治疗。1933年5月17日深夜,吴在上海家中被捕。敌人的酷刑与恶劣的监狱生活,使他的肺结核病不断加重,6月在狱中病逝。


杨兆成事迹编辑

1902年农历九月出生于怀宁县农民家庭,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。1920年8月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1926年春入党。历任团安庆特支和团安庆地委书记、中共安庆特支书记,先后参加了六二学潮、反对省三届议员贿选等一系列斗争。

组织活动

五卅惨案发生后,杨兆成组织该校同学开展罢课、示威游行等活动。这年12月13日,共青团安庆特别支部改组成立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,杨兆成当选为执委书记。1926年1月,杨兆成遵照团中央通告和中共中央有关指示,成立中共安庆特别支部,杨兆成任书记兼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。

教务主任

1926年夏,杨兆成被聘为一师附属一小教务主任。不久,因接收上海寄来的革命书刊被察觉,其表兄又不慎被敌人拿办,供出原委。8月25日晚,杨兆成在菱湖茶社开完会返校后被逮捕。次日清晨,他被押送蚌埠监狱。敌人多次对其严刑拷问,妄图从他口中掏出线索。

杨兆成烈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杨兆成(1902~1926) 原名杨自涛,化名杨昭,东广村(今月山镇新光村人),著名革命烈士,是安徽省第一个为革命捐躯的共产党员。1925年,杨兆成先后被推选为共青团安庆特支干事会书记、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,并迅速建立了团地委的各个工作机构。1926年1月,年过20刚入党的杨兆成任中央安庆特支书记兼安庆团地委书记,1926年秋,杨兆成被捕,英勇就义,年仅24岁。1927年9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在《安徽省临委悼杨兆成同志》中,赞誉他是“青年工作的指导者”。

1920年9月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在校参加了“六二”学潮、反对省三届议员贿选、驱逐倪系省长李兆珍、反对曹锟贿选总统、捣毁“猪仔议员”张柏衍、何雯住宅、反对军阀马联甲督皖等一系列斗争。1924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。

1925 年3 月,杨兆成协助薛卓俊、李竹声等,组建了一师团支部,并担负联络工作。通过《小说月报》的沈雁冰、《学生杂志》社的杨贤江与团中央( 上海) 保持通讯联系。团中央寄到安庆的文件、书刊、信函,由杨兆成以“杨昭”名义接收。和吴振鹏一起在一师开办中山图书室,将团中央寄来的新书刊秘藏书室内,供同学们阅读。还创办了校工夜校,结合讲授文化课向校工们宣传马列主义,宣传科学与民主思想。

1925年6月,安庆各校学生集会、游行,杨兆成带领革命青年走上街头,组织募捐,查禁日英货物,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受难的工人和市民。

同年10月10 日,共青团安庆特支干事会成立,杨兆成被推选为干事会书记。

1 2 月1 3 日,在团中央特派员彭振纲指导下,共青团安庆特支改组为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,杨又被推选为执委书记。

同年1 2 月2 0 日,国民党(左派)安庆市党部成立。杨兆成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国共合作、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,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,并担任国民党安徽第一师范区分部书记。

1 9 2 6 年1 月9 日,按照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的决定,团地委将年过2 0 岁的团员转为中共党员(兼团员),成立了中共安庆特支,他任特支书记,并仍兼任安庆团地委书记。

1926 年秋,杨兆成在一师毕业,为了策应北伐,没有回家,留在安庆继续为党工作。当时安徽军阀陈调元驻军蚌埠,正待与北伐军对抗,通令全省军警对“赤化分子”严加防范,并派专人坐守各地邮局检查邮件。8 月的一天,警察厅的两个便衣警察冒充学友看望兆成,由其族兄带到一师,杨兆成落入魔爪,敌人视为要犯送往南京,又押至蚌埠,由陈调元亲自问审。杨兆成被捕后,受尽酷刑,但始终不吐露组织的真情,坚贞不屈。党组织通过教育界贤达人士多方营救,均无结果。

1926 年9月10日晚杨兆成在蚌埠小南山下英勇就义,年仅2 4 岁。


王步文

王步文,原名王伟模,1898年出生于安徽省岳西县。1905年入塾读书。1917年转入粹新小学。发起组织以“团结同学,砥砺学业”为宗旨的“乐群会”,经常与进步同学纵谈国事。同年秋,邀集“乐群会”同学反对学校当局擅自增收学费被开除学籍。同年初冬,考入安庆安徽省立六邑中学。

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,不断从《新青年》《每周评论》等书刊中吸收新的营养,从而树立改革社会的志向。并提出“收回民权,发扬民权,推倒军阀”的主张,决心为此奋斗到底。1919年“五四”运动,作为六邑中学的学生代表,出席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召开的安庆各校学生代表会议。5月10日,和周新民、方乐舟组织安庆各校学生罢课,举行3000多名学生参加的示威游行。5月18日,被选为安庆学生联合会委员。不久,被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副会长。后又与安庆商会组成“安庆各界抵制日货委员会”,同时成立“仇货检查所”和“救亡十人团”,带头焚毁日货。

1919年6月,和蔡晓舟创办《黎明周刊》、《安庆学生》、《洪流》和《安徽学生会周刊》,宣传新思想、新文化。同年8月,先后创办工读夜校、工商夜校和义务小学,向工人、店员及城市贫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、反封建思想。

1920年与余大化、杨兆成在安庆第一师范学生宿舍里办起秘密图书室,搜集和购买革命书刊,组织青年阅读和讨论。

1921年4月与舒传贤、许继慎、彭干臣等发起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,参加在安庆菱湖公园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备大会。同年安庆“六二”学潮后,带领六邑中学学生参加反对安徽军阀削减教育经费的请愿斗争,在安庆菱湖公园内建造纪念“六二”惨案死难学生的“血衣亭”,题写“醒皖第一声”的横匾。同年秋,领导并参加反对安徽军阀操纵第三届议会的选举斗争。

1923年“二七”惨案发生后,以省学联名义,联络工商各界组成安庆各界“二七”惨案后援会,出版“二七”惨案特刊,并参与废督裁军运动。3月,代表省学联到芜湖督促芜湖学联改选,并和薛卓汉等一起组织芜湖各校学生,参加黄包车工人的游行示威,撕毁皖南镇守使马联甲关于“戒严期间,不准集会”的布告。又召开大会,宣传劳工神圣,反对苛捐杂税。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,成为中共安徽省党组织最早的领导者之一。同年10月,动员安庆各界举行声讨大会,反对曹锟贿选,捣毁吹捧曹锟的《社刊》报社,砸毁“猪仔议员”何雯、张伯衍的家具,并将何、张拖出痛打。事后遭到通缉,潜往上海。

1924年春,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。组织安徽学生驻沪办事处,继续进行反对曹锟贿选的斗争。同时,变卖结婚的金戒指和制服,恢复并主编《黎明周刊》,开办平民夜校。同年冬,从上海回到安庆,同蔡晓舟等一起恢复安徽省学生联合会,组织中国青年救国会,并主持起草章程草案。同年12月,以个人身份加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。

1925年6月赴日留学,和童长荣、王树声等一起,组织中共东京特别支部,并担任特支常委。同时联络国民党左派人士成立国民党东京支部,并联合大阪、横滨、京都、名古屋、神户和长崎各支部,组成国民党驻日总支部,担任总支常委。1926年1月,被选为代表赴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。同年夏,继任国民党驻东京总支书记,对戴季陶到东京谋取日本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的阴谋活动,进行了坚决抵制。

1927年2月奉调回国先在上海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,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市特别市党部组织部长。不久又担任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长,负责训练全国各地派来的工会青年干部。并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。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后,秘密潜往武汉。参与组织成立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,任委员兼组织工作。同年8月,中共安徽省临委迁回安徽芜湖,设立执行委员会和常委会,在省委内负责组织工作。参与领导恢复各地党的组织,发动和组织农民武装斗争。9月赶回安庆,建立中共怀宁中心县委,领导安庆、桐城、庐江、潜山、太湖、宿松、望江等地的革命活动,兼任中心县委书记。为了发展土地革命,以建立农村农会政权,“坚决有系统地、有计划地、尽可能地准备领导农民暴动”,于11月回到家乡潜山县衙前、响肠一带(今属岳西县),同王效亭一起开展农民运动。秘密组织“农民协会”或“穷人自救会”。同时,还领导成立“汤池图书馆”,作为党员活动中心。

1927年11月,中共安徽省临委暂时解散。次年3月,中央决定恢复安徽省临委。主编省委机关报《血花》。经常深入农村进行调查,坚持白色恐怖下的秘密斗争。并与尹宽的“左”倾盲动错误和排除异己、武断专横的工作作风进行坚决的斗争。尹宽诬蔑其为“潜山代表”,“深山改造”、“右倾机会主义者”,将他排挤出省临委,甚至要求中央撤销其省临委委员职务,调离安徽。但他以革命大局为重,深入革命形势缓慢的庐江、桐城一带农村,开展农民运动,建立农民协会。

1929年3月,调任中共中央巡视员,到桐城、庐江一带巡视工作。成立中共桐成临时县委,同年6月改选为中共桐城县委。在调查研究基础上,向中央写了《桐城县临时县委工作情况》报告,以大量生动的事实,介绍了桐城、庐江一带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农民运动发展的经验教训。

1929年7月下旬,到六安、霍山交界的豪猪岭,出席并指导六安县(包括霍山)第三次党的代表大会,为六安、霍山总暴动做好组织和思想准备。1929年9月,被调往上海党中央干部训练班工作,整理出版《社会运动辞典》一书。1930年7月,党中央派他到江西苏区工作,因国民党军队沿途警戒森严,几经转折未能到达,最后返回上海。

1930年9月,被派往芜湖视察工作。同年11月在芜湖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,传达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精神,总结安徽工作的经验教训,部署新的战斗任务。会后,不顾环境恶劣,气候寒冷,带病坚持到各地传达贯彻会议精神。

1931年2月15日,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,任省委书记兼宣传委员。在全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斗争,积极发展积聚革命力量,巩固扩大皖西革命根据地。

1931年4月6日,由于叛徒告密,在芜湖柳春园楼上主持省委工作会议时,不幸被捕。

4月19日被押送安庆饮马塘监狱。受到敌人各种酷刑拷打,威武不屈,视死如归,严斥叛徒,勉励难友坚持斗争。临刑前,挥笔写下前人“唯大英雄能本色,是真名士自风流”的遗诗,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在死刑面前的坦荡胸怀。

1931年5月31日慷慨就义。


王效亭

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8月8日生,安徽省潜山县第六区汤池畈(今岳西县汤池乡)人。民国8年(1919年)春,考入粹新小学,受辛亥革命和“五四运动”的影响,立志报国救民。1922年,考入省立安庆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林科学习。1923年暑期,效亭邀集在安庆的潜山籍同学胡国石、金佐周等,反对贪婪残暴的潜山县知事张汉,组成“驱张团”,带头冲进县衙,历数张汉罪行,与前来弹压的军警搏斗,负伤后被捕入狱。不久张汉被撤职,效亭才获释出狱。同年10月,与共产党员王步文、舒传贤、余大化等参加安徽各界人士反对曹锟贿选与捣毁“猪仔议员”住宅的斗争,被农校诬为“过激分子”开除出校。1924年春入芜湖省立第二农业学校学习。

1926年6月,受国民党左派的派遣,王效亭、余大化等回到潜山建立县党部。1927年6月,国民党(左派)潜山县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在梅城建立,效亭任委员,分管组织工作。同年秋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9月,任中共潜山特支委员兼管组织工作,12月任书记。1928年1月,任中共衙前区委书记,3月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。同时,从事教育工作,任粹新小学校长,并将粹新小学改名崇新小学,以崇新小学为活动场所,利用农村中的“关帝会”、“土地会”等群众组织,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,建立秘密农会,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斗争。在各中共党支部直接掌握下,建立一批秘密武装组织“摸瓜队”,以武力打击土豪劣绅,为农民撑腰壮气。效亭十分注意知识分子的作用,对师生讲演中国革命的问题,发起组织“青年励进会”,发展青年团员。同时在各小学附设平民夜校,培养农运骨干。效亭爱好诗文,常以诗歌为武器,鼓舞农民斗志。

1929年,潜山遭受虫旱灾害,粮食歉收。民国县政府和土豪劣绅乘机抬高粮价,农民无以为生,纷纷起来反抗。这正是举行武装暴动最有利的时机。效亭在中共中央特派员曾中生的支持下,负责全面组织和指挥武装暴动事宜。中共衙前区委首先发动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“三抗”(抗租、抗息、抗抬高粮价)斗争,对地主提出“稻卖两块(元)半,地主头要断;稻卖八吊钞,开门好睡觉”的斗争口号,接着派中共党员利用亲友关系打入地主民团,为暴动准备枪枝。同时加强“摸瓜队”的武装活动,打击土豪劣绅中的首恶分子,为暴动筹粮、筹枪、筹款。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先后派来黄埔军校毕业生金赤、凌霄和有制造枪弹技术的操球等人,协助暴动准备工作。

民国19年除夕之夜,潜山县自卫队20余人进山,搜捕共产党员和农会积极分子,激起广大农民义愤。正月初二(1月31日),中共衙前区委决定立即在请水寨暴动。从正月初四开始,参加暴动的群众扮成拜年客,手提糖糕,藏携刀枪剑弹,纷纷涌向请水寨,不过两日,上寨人数达千余。正月初六(公历2月4日),效亭等到达请水寨,将原有农民武装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,效亭被推选为师长,陈履谦为党代表,严宽(原名凌霄)为参谋长。潜山人民第一支革命军队光荣诞生。

4月,潜山独立师转战霍山闻家店,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,效亭任师长。6月,回师天堂,中共中央军事特派员朱瑞到衙前,将34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2师。

6月,在“立三路线”的影响下,中共潜山中心县委提出“先打梅城(潜山县城),后攻安庆”的“左”倾冒险军事计划。效亭率部努力作战,因敌我力量悬殊,部队受到严重损失,不得不放弃苏区,再度转移至霍山。9月初,在战士悬念家乡、情绪低沉的情况下,效亭作出重新打回衙前的错误决定,途经汤池畈遭到国民政府重兵伏击,部队溃散。效亭带领幸存的数十名战士冲出重围,化整为零,分散游击。

12月,效亭将在霍山地区坚持游击活动的原中央独立2师余部和红军家属200余人,编为潜山独立团,后发展到1200余人。不久编为中央教导第2师,翌年4月,又改为红4军第12师。效亭任师委书记。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“围剿”作战。

1931年6月18日,红军一举攻克英山县城,效亭调任中共英山中心县委书记。7月13口,中心县委在英山县城举行英山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。大会通过苏区劳动法、婚姻法以及经济、文化等新型法令和决议,枪毙英山县长黄典文,成立县苏维埃政府,决议将英山县改为红山县,同时成立红山县革命武装总指挥部,效亭任总指挥,统率红山县的革命武装力量,组织发动群众,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。 

同年11月,效亭被张国焘诬为“改组派”、“第三党”,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遇难。1945年中共七大追认他为革命烈士。


姚佐唐

姚佐唐,早期徐州铁路工人领袖,安徽桐城人。姚佐唐在家乡中学毕业后,即来到陇海铁路徐州北站大厂当工人,后升任机车领班和徐州铁路工会会长。在“五四”运动影响下,他不断阅读《新青年》、《劳动周刊》等进步书刊,接受进步思想,积极从事组织、领导铁路工人争自由、反虐待斗争。为抗议铁路当局欺压工人 ,曾领导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。民国10年(1921年)11月,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,与陇海路其他工人领袖一起,领导了震惊中外的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,迫使洋人和军阀接受工人提出的15项要求。同年底,姚佐唐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担任徐州铁路党组织负责人,同时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13名成员之一。

民国12年初,姚佐唐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。姚佐唐受上级党的委派,到京汉路彰德车站帮助开展工作。他串联侯德山等13人成立彰德工人俱乐部,后改为彰德分工会。“二七”惨案发生后,姚佐唐等48人代表京汉路向北洋政府集体请愿,提出从速抚恤死伤工人及其家属、严惩刽子手等7条要求。同年4月,姚佐唐带领徐州工会两名负责人去郑州慰问“二七”惨案死难烈士亲属。在出席京汉路工会举行的一次各站工会负责人会议时被捕,后因同行的另一名工会负责人主动承担责任,姚佐唐得以脱险。

民国13年6月17日,姚佐唐作为青年代表,与李大钊、王荷波等5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。闭会后,姚佐唐又参加随后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,并在会上发了言。

民国14年初,姚佐唐从苏联回国,受党的委派,参加北伐军,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接管辖的铁道车队大队副,在攻打武昌战役中负伤失去一条腿。蒋介石叛变革命后,次年8月由于叛徒出卖,姚佐唐在上海一旅馆中被捕,经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解往南京。同年10月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。


纪增辉

1941年秋考入上海公共租界内松江中学高中部,不到半年即辍学回泰州。1945年考入南京临时中央大学先修班。

1946年9月从南京到安庆转入安徽大学经济系学习。在读书期间,经常秘密阅读中国共产党的《新华日报》等报刊,与进步同学一起投入“反内战、反饥饿、反迫害”的学生运动。在学校,当选为学生自治会委员。在校中带头罢课,曾挺身而出支持学校200多名工友争取“政治有地位,工作有保证,生活有保障”的斗争。自告奋勇地帮助刻印讲义,并参加秘密印发我党的《土地法大纲》,作为同学们研究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参考资料。他的进步言行,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。1948年11月3日夜,在校操场被秘密逮捕,然后被用船劫转到镇风塔中心,投入江中,壮烈牺牲。


史  逸

史逸出生于书香门第,其父曾任知县,但早逝;其兄恕卿为安徽著名民主人士。史逸少年时代,先后就读于家塾和桐城中学。民国3年(1914年)留学日本,在千叶医科大学攻读药物学。民国7年回国,在安庆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任教。民国11年9月,与章伯钧、史尚宽、房师亮等由上海乘船赴德国留学,与同船赴德留学的朱德、孙炳文相识。民国12年,史逸由朱德、孙炳文介绍,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在德国,史逸先就读于戈西根大学,后进福府大学攻读化学,取得化学博士学位。民国13年,党组织曾派他到苏联学习过一段时间。民国15年9月,史逸回国,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。曾任国民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处长。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后,他一度在武汉中华大学任教。大革命失败后,史逸政治身份未暴露,党组织决定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做地下工作,任第二方面军军医处处长,并随军到达广州。在广州,他兼任广州市卫生局局长。民国16年12月中旬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,史逸为广州起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不幸的是史逸的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侦悉,起义的第二天,国民党军队包围广州市卫生局,将史逸逮捕杀害,时年36岁。新中国建立后,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史逸为革命烈士。


张璋

张璋,原名张鼎和,曾化名张晓天。1905年出生于合肥西乡(今肥西)张新圩的一个豪门家庭。稍长,随父定居天津,就读于南开中学。这时,他开始接受马列主义,逐步认识到拯救中华必须投身革命,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反帝斗争。1925年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此后,他被党组织送到广州黄埔军校学习。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后,他在广州被捕。后留学日本。1928年因积极参加反帝激进运动在日本再次被捕。1929年被遣返回国,一边在北平辅仁大学学习,一边在党的领导下,参加“北方左联”的筹备工作。他利用安徽同乡的关系,和北平未名社的李霁野、韦丛芜、韦素园取得联系,通过他们又结识曹靖华、范文澜、孙席珍、台静农、傅仲涛等人。在此期间,他四处奔波,为“北方左联”的顺利成立和革命斗争的开展,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
1930年10月的一天,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礼堂召开的“北方左联”成立大会上,他被选为“北方左联”第一任执委。在“北方左联”工作期间,张璋同志始终不渝领导和参加党的各种斗争和社会活动,从不顾及个人的安危得失。1933年秋,张璋受地下党组织派遣,回家乡张新圩领导农民运动。1935年,又转往上海。他积极参与《动向》杂志的编辑工作,奔走呼号,声援救国活动。1936年春,从上海回安庆时又一次被捕,同年10月壮烈牺牲于安庆。他在临刑前,在香烟盒上留下四句遗言“教育我儿,继承我志,代我收尸,勿告我母。”托人转交给他的爱人吴昭毅。短短的几句话,充分表达了烈士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后代的殷切希望。